1.描写山西的古诗
1、《五台山》——北宋张商英
五顶嵯峨接太虚,就中偏称我师居。毒龙池畔云生懆,猛虎岩前客过疏。
冰雪满山银点缀,香花遍地锦铺舒。展开坐具长三尺,已占山河五百余。
译文:巍峨的“五台”台顶直通向神妙的天宇,清凉的奇境恰是我佛师最为惬意的居处。毒龙池畔盘绕着翻卷滚动的祥云,猛虎岩前尘世的俗客踪迹稀疏。
满山的冰雪犹若纯净的白银装点,遍地的香花铺就了锦缎一般的画图。舒展开的僧衣纵然仅止三尺,但却已占尽了无边的风光大好的沃土。
2、《游石壁》——金代郝天挺
绝壁秋容胜, 荒坛冷气清。野僧留客饮, 山鸟罥人鸣。
已极登临兴, 无穷今古情。浩歌一樽酒, 四海共升平。
译文:古寺周遭的绝壁秋色浓浓,荒寞的佛坛却有些冷气清清。备好酒饭的山僧殷勤留客,喧闹的野鸟就在人前人后飞鸣。
登临的兴致已然达到了极点,也迸放了抚今思古不尽的幽情。让我们举起杯来长歌一曲,祝愿那四海的安宁天下太平。
3、《登鹳雀楼》——唐代王之涣
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
译文: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,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。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,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。
4、《登鹳雀楼》——唐代畅当
迥临飞鸟上,高出世尘间。天势围平野,河流入断山。
译文:鹳雀楼高高的在飞鸟之上,远离尘世间。在上面能看到天空笼罩着平坦的原野,江河流入峻峭的高山。
5、《过阳泉冯使君墓》——金代元好问
一笛悠然此地闻,住山还忆大冯君。已看引水浇灵药,更约筑亭留野云。
前日褒衣笑皤腹, 今年宿草即荒坟。东邻谁举游岩例, 秋菊寒泉尚可分。
译文:一缕轻柔的笛音就从这里飘入耳中,住进了静寂的道院越发思念大来冯君。早已见识过你引自清泉浇植的灵药,也曾经相约筑一座山亭挽留散淡的闲云。
不久前还调笑宽袍富态大腹便便的你,到今年旧日的草莽竟化作凄凉的荒坟。看东邻是谁人也在比齐隐逸的高士,将秋菊寒泉料理得依然是那样分明。
2.求关于山西的古诗词
关于山西的古诗词有:
1、《同崔邠登鹳雀楼》
唐代:李益
鹳雀楼西百尺樯,汀洲云树共茫茫,
汉家箫鼓空流水,魏国山河半夕阳。
事去千年犹恨速,愁来一日即为长。
风烟并起思归望,远目非春亦自伤。
译文:
鹳雀楼西边有百尺桅樯,汀洲上高耸入云的树木一片茫茫。
汉家乐奏犹如逝去的流水,魏国山河也已经半入夕阳。
往事过千年尚遗憾时间过得快,忧愁到来一天也觉得太长。
战乱中更激起思念家乡的情感,远望楼前景色已非春天不免自我感伤。
2、《登鹳雀楼》
唐代:王之涣
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
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
译文:
夕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落,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。
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,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。
3、《过燕支寄杜位》
唐代:岑参
燕支山西酒泉道,北风吹沙卷白草。
长安遥在日光边,忆君不见令人老。
译文:
燕支山西面的酒泉道上,北风刮起狂沙,卷起白草。
那长安城在那遥远的日光边,我怀念你却无法相见,这种相思令我衰老。
4、《山西行》
宋代:沈与求
山西健儿好身手,气如车轮胆如斗。
十五射猎少年场,戏格黄罴同拉朽。
译文:
山西的健儿们个个好身手,气魄像车轮一样,胆气如斗一样。
十五岁就在少年场射猎中大放光彩。
5、《古离别》
南北朝:江淹
远与君别者,乃至雁门关。
黄云蔽千里,游子何时还。
送君如昨日,檐前露已团。
不惜蕙草晚,所悲道里寒。
君在天一涯,妾身长别离。
愿一见颜色,不异琼树枝。
菟丝及水萍,所寄终不移。
译文:
心爱的人要到雁门关外很远的地方去了,我们只有无奈地道别。
天上的黄云遮蔽了千里,,到远方去的游子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。
想起当时送心爱的人远去的情景,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,可如今,檐前的露已经凝结成团。
蕙草虽然凋零了,也没有什么好可惜的,我担忧的是远方的爱人,不知他在外是否饱暖。
爱人远在天涯,我们长年分别。
但愿时而看见自己的容颜,还是像琼树枝一样洁丽。
但愿能像菟丝和水萍一样,有所寄托,与爱人的感情也能始终不渝。
3.山西诗人的诗有哪些
山西日报讯(武正国)古典诗歌乃中华国粹,尤以唐代诗人最杰出,成就最辉煌。而从初唐到盛唐中唐以至晚唐,都有山西籍诗人引领群伦。他们的诗在唐诗中占有重要位置,显示了黄河文化的深厚积淀,产生了深远影响。这里选取在唐代各个历史阶段有代表性的十五位山西籍诗人,分别吟咏。
王绩
(585-644绛州龙门)今河津人
听厌奢华宫体诗,自然朴素赋新辞。
孤身唱响田园曲,王孟先声溯此时。
王勃
(约650-676绛州龙门)今河津人
高阁名篇千古稀,天涯海内耀光辉。
河东底蕴文浑厚,陶冶神思无翼飞。
宋之问
(约656-712汾州)今汾阳人
依附权门舌学莺,颂词典雅意平平。
贬迁孤苦悲凉境,悔泪真流始动情。
王之涣
(688-742晋阳)今太原人
颧雀登楼千里穷,凉州把盏忆春风。
短篇不厌包容广,奇句全凭想象丰。
王昌龄
(?-约756晋阳)今太原人
擅长七绝寓情真,兼备刚柔俱绘神。
塞外老兵知己士,闺中少妇解愁人。
王维
(?-761祁)今祁县人
心融天籁笔清新,行觅源泉坐赏云。
酷爱田园非出世,常怀百战老将军。
王翰
(生卒年待考晋阳)今太原人
边庭豪饮近乎狂,笔下男儿血性刚。
醉卧沙场英烈气,读来字字撼胸膛。
卢纶
(?-798?河中)今永济人
雪满弓刀箭术神,典型环境典型人。
昂扬豪迈英雄曲,唱醒边关多少春。
畅当
(生卒年待考河东)今永济人
同是抒情鹳雀楼,襟怀技艺俱堪优。
王名远比畅名盛,捷足先登占上游。
白居易
(772-846晋阳)今太原人
新体势如春草漫,长歌乐府起高峦。
语言通俗艺非俗,拓向民心天地宽。
柳宗元
(773-819河东)今永济人
清峭文奇诗亦奇,诗文双璧互增辉。
谋篇遣句工夫硬,运笔犹如令箭挥。
温庭筠
(约812-866晋阳)今太原人
傲踞恃才官运空,栖身潦倒教坊中。
诗精聊缀群雄尾,词艳轻开一代风。
聂夷中
(837?-884?河东)今永济人
自幼饱尝贫病侵,熟谙诗应为谁吟。
田家剜肉医疮状,看在眼中疼在心。
司空图
(837-908河中)今永济人
身隐寒山心未寒,神游诗海起狂澜。
洋洋妙论多新意,千载发人思路宽。
王驾
(851-?河中)今永济人
社日避开谈正题,只抒扶得醉人归。
剪裁侧写留余地,读后遐思任远飞。
4.出自山西的诗人
虞,魏诸公稍离旧习,王、杨、卢、骆因加美丽,刘希夷有闱帏之作,上官仪有婉媚之体,此初唐之始制也。”“陈子昂古风雅正,李巨山文章宿老,沈、宋之新声,苏、张之大手笔,此初唐之渐盛也。”(高棅《唐诗品汇·总叙》)。
初唐时期,绛州龙门(今河津)人王绩,听厌奢华宫体诗,归隐河东老家东皋,故“稍离旧习”,多写山水田园诗,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前驱,代表作有《野望》。
号称“初唐四杰”的领衔人王勃,即隋末硕儒王通之孙(王绩的侄孙),河东龙门(今河津)人。诗作突破了当时文坛宫体的束缚,名篇有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,亦长于骈文,代表作《滕王阁序》。
《唐诗品汇·总叙》提到“沈、宋之新声”的“宋”即为“宋之问”。河东汾州(今汾阳)人,谱写应制诗,多歌功颂德之作。代表作《渡汉江》。
“开元、天宝间,则有李翰林之飘逸,杜工部之沉郁,孟襄阳之清雅,王右丞之精致,储光羲之真率,王昌龄之声俊,高适、岑参之悲壮,李颀、常建之超凡,此盛唐之盛者也。”(高棅《唐诗品汇·总叙》)。
盛唐前期的文坛领袖张说,原籍范阳,世居河东(今永济),后徙家洛阳。其诗主要讴歌功业抱负,表现出鲜明英雄性格和倜傥意气,显示了盛唐诗歌最显著的精神内涵。著有《张燕公集》。
王维,字摩诘,原籍太原祁州,其父迁居蒲州 (今永济西),遂为河东人。曾官至尚书右丞,世称王右丞。诗与孟浩然齐名,称为“王孟”。皆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。工书画,懂音律,其代表作《渭川田家》《终南山》《山居秋暝》《鸟鸣涧》等,朴素自然,静谧空灵。苏轼说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”(《东坡志林》)。
王之涣,字季陵,原籍晋阳(今山西太原),后徙绛州(今新绛)。性格豪放,才锐能诗,曾与高适、王昌龄等相唱和,诗名很大。代表作有边塞诗《凉州词》和气势雄浑豪迈、意境阔大的《登鹳雀楼》两首。
王昌龄,晋阳(今太原)人,有“七绝圣手”“诗家夫子”之称。其边塞诗有很高的艺术概括力,代表作有《从军行》和《出塞》,气势雄浑,格调高昂。
王翰,晋阳(太原)人,诗多古体,苍凉奔放,诗体豪爽俊丽,清刚劲健。代表作 《凉州词》,有 “储光羲之真率”,更有高适,岑参之悲壮。
这一时期的崔颢,虽为汴州(河南开封)人,曾在河东节度使幕中任职。河东的边塞生活,让其诗风大振,时人把他与王维并称。其代表作《黄鹤楼》怀古思乡,写景如绘,乡愁如缕,俯仰今古。
当时和张说(燕国公)并称为“燕许大手笔”的大诗人苏颋(许国公),以礼部尚书的身份,从驾唐玄宗来到河东汾阴(今万荣宝鼎)祭祀后土盛典,作有《汾上惊秋》一诗。
中唐时期大历、贞元年间为唐诗的“再盛期”,在河东的土地上又走出了柳中庸、卢纶、耿湋、杨巨源、畅当、窦牟、王涯、吕温、白居易、柳宗元、裴潾、裴度、徐彦伯等一批优秀诗人。
柳中庸,名淡,河东(永济)人。同李端、卢纶为诗友。其代表作有《听筝》《征人怨》等边塞诗;卢纶,河中蒲州(永济西)人,为“大历十才子”之一,诗以五言、七言近体诗为主,多送别酬答之作,也有少数反映边塞军士生活的诗;耿湋,字洪源,河东(今永济)人,“大历十才子”之一,对故乡的山川风貌很有感情,写有五言律诗《登鹳雀楼》;杨巨源,字景山,河中(永济)人,《全唐诗》存其诗一卷,其代表作有《和练秀才杨柳》折柳赠别诗及对早春景色的热爱诗 《城东早春》;畅当,河东(永济)人,《全唐诗》存其诗一卷,其代表作《登鹳雀楼》,与王之涣同题名作并举,在宋代曾获很高评价;窦牟,兄弟五人皆工词章,人称“五窦”,曾任河东泽州刺史。《全唐诗》存其诗21首,代表作为《奉城园闻笛》;王涯,字广津,河东道太原人,博学,工属文,其诗语言婉丽却有风骨,题材上多写边塞戎旅、眷情归思,代表作有《塞下曲二首》《塞上曲二首》《春思》《秋夜思》等;吕温,河中(永济)人,与柳宗元、刘禹锡友善,深受称重,擅长铭赞和政论,更能诗,代表作有《刘郎浦口号》。
5.王勃的诗多诗句
一、王勃的著名诗词有:
1、五言古诗:《咏风》、《怀仙》、《山亭夜宴》、《忽梦游仙》 ;七言古诗:《秋夜长》、《采莲曲》、《寒夜怀友》二首、《滕王阁诗》 ;五言律诗:《别薛华》、《寻道观》、《铜雀妓》二首、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、《八仙径》、《圣泉宴》、《易阳早发》、《山居晚眺赠王道士》 ;五言绝句:《春游》、《早春野望》、《登城春望》、《江亭夜月送别》二首。
2、王勃名诗词太多,现仅摘录几首:
(1)滕王阁诗:滕王高阁临江渚,佩玉鸣鸾罢歌舞。画栋朝飞南浦云,珠帘暮卷西山雨。闲云潭影日悠悠,物换星移几度秋。阁中帝子今何在?槛外长江空自流。
(2)秋夜长:秋夜长,殊未央,月明白露澄清光,层城绮阁遥相望。遥相望,川无梁,北风受节南雁翔,崇兰委质时菊芳。鸣环曳履出长廊,为君秋夜捣衣裳。纤罗对凤凰,丹绮双鸳鸯,调砧乱杵思自伤。思自伤,征夫万里戍他乡。鹤关音信断,龙门道路长。君在天一方,寒衣徒自香。
(3)送杜少府之任蜀州:城阙辅三秦,风烟望五津。 与君离别意,同是宦游人。 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 无为在岐路,儿女共沾巾。
二、王勃简介:
王勃(约650年—约676年),字子安,汉族,唐代诗人。古绛州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,出身儒学世家,与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并称为“初唐四杰”,王勃为四杰之首。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,代表作品有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,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,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,都是上乘之作,代表作品有《滕王阁序》等。
6.山西籍的诗人有哪些
白居易(772—846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、醉吟先生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从秦白起至白居易太祖白建时止,其祖辈世居于太原。白居易虽随曾祖父、父亲曾从韩城、长安迁居到华州下邽,但一直自称“太原人”。《白敏中墓志铭》中“逮今为太原人也”一句可以印证。
王之涣(688—742),字季陵,太原人。“才华仰清兴,功业嗟芳节”的王之涣,尽管一生仅遗诗6首,却是代表盛唐诗风之作。尤其是描写山西风物的五绝《登鹳雀楼》,更是“传乎乐章,布在人口”,以致楼以诗名,诗因楼传。
来源:《山西邮政》报
王翰. 山西太原人,唐睿宗李旦景云元年(710)进士。七绝《凉州词》为传世佳吟。词语似云铺绮丽,霞叠瑰秀;诗音如仙笙瑶瑟,妙不可言
《凉州词》
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饮琵琶马上催。
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?
王昌龄(690-756)字少伯,山西太原人。盛唐著名边塞诗人,后人誉为“七绝圣手”。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,格调高昂,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。现存一百八十多首,而绝句占了一半,七绝犹为出色。
王维(701年-761年),字摩诘,祖籍太原祁人,唐朝诗人,外号“诗佛”。唐开云九年(721)进士。善七.五绝
柳宗元(775-819)字子厚,山西运城人,在散文和诗歌的创作方面,有极高的造诣。
温廷竺(812—866)本名歧,字飞卿。山西祁县人,晚唐著名诗人,词人。风格清丽,大多书闺情。
卢纶(748—800)山西永济人,唐代宗大历时,多次考进士未中,只做过一些小官。边塞绝句人们尤为喜欢。
《塞下曲》
月黑雁飞高,单于夜遁逃。
欲将轻骑逐,大雪满弓刀。
王勃 649或650~676或675年),唐代诗人。字子安。今山西万荣。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,并称“王于”,亦称“初唐二杰”。王勃也与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齐名,齐称“初唐四杰”,其中王勃是“初
唐四杰”之冠。
给我分哦~~~